【采访/观察者网 刘惠】
·德国态度转变
观察者网:乌克兰局势高度紧张,俄国总理朔尔茨此前表态不愿意跟俄罗斯闹僵,拒绝了乌克兰的请求,也不愿在“北溪-2”管道项目上让步。2月27日,德国拉高国防预算,支持俄罗斯踢出SWIFT国家结算系统,但是制裁放过了能源交易。同时,德国改变多年立场,向乌克兰运送武器,有着明显的“自保行为”。如何看待德国态度的转变?
黄靖:这次俄乌战争中,德国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输家,甚至有可能是最大的输家。
从起点看,德国和法国一开始采取所谓的“绥靖政策”。他们提出在“诺曼底模式”下进行谈判,“诺曼底模式”就是德国、法国、俄罗斯和乌克兰四方会谈,把美国和北约排除在外。当时普京也接受了这种方式,在1月26日进行过一次会谈。结束以后,普京看似愿意接受《明斯克协议》,暂时和乌克兰停火,一切看似有好转。
乌克兰基辅电视塔附近发生两次爆炸。图源:视觉中国
第一,当战争打起来以后,德法被打脸,这极大影响了德国的威望,尤其是作为欧洲和欧盟中领袖国家的威望。
第二,“北溪二号”被叫停对德国是巨大的损失。有两方面,一方面德国的能源供给出现了问题,如果德国不能买俄罗斯的天然气,那只能选择美国;美国跟德国不在一个大陆上,液化气的运输价格会贵很多,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很大。
“北溪二号”是按照商业模式进行的,德国很多大公司都投资了,如果被叫停,德国政府会面临一系列商业诉讼,其他公司会把德国政府告上法庭,德国政府也会面临很大的麻烦。
“北溪-2”天然气管道运营商被迫裁员超百人 或将申请破产。图源:视觉中国